盛世德才資深獵頭顧問分享:
巧遇三個朋友,他們的故事令我深思:
第一位朋友是江蘇某企業的副總,分管外貿營銷工作。他上任一年,銷售額就從連續三年徘徊在3000萬突破至1個億,在年終的會議上總經理表揚了他。但他心里并不舒服:因為他聽到老板的小舅子私下說,1個億的銷售額都是業務員做的,他連英語都不會,怎么可能是他的功勞,而據說總經理對此評價也沒有明確提出反對。
第二位朋友是某軟件公司的架構師,是呼叫中心軟件設計方面的高手,他在公司擔任技術總監期間,手下帶了五名研究生,他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培養他們,兩三年之后,這些研究生都成了獨當一面的高手,有個小伙子天資聰慧又年富力強,在某些方面已經超過了他。而最近他聽到人力資源部熟人的內線消息:因為新人小李的技術比他相差不多,而收入卻少了一多半,公司有意讓小李替代他的位置。
第三位朋友跟我談到了他的上司,他是某集團華北分公司的總經理,他最敬佩的上司是集團的營銷副總裁劉總,每當他有問題想不通的時候,感覺迷茫的時候,沒有對策的時候,跟劉總一個電話,幾句話,問題往往能應刃而解。而對于劉總,集團內部則褒貶不一,有人認為劉總是個高瞻遠矚的企業家,有人則認為: “老劉從開始就沒做過業務,他也就是動動嘴皮子,忽悠忽悠,這樣的人居然能當上集團總裁……”,朋友很困惑,對一個人的評價怎會差異如此之大!
看完三個朋友的講述,我的腦海里浮現出三種不同的角色:能做事的人,能帶兵的人,能審時度勢的人。隨之而來的問題是:在創新型企業,這三類人誰是企業最需要的人,哪些人對企業的價值更大,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又應當如何區別對待?
記得有一位企業家講過這樣一段形象的話,他說:“大家都用過圓規吧?圓規的頂端是手柄;一只腳是尖的,牢牢扎在紙面;一只腳是帶著筆的,可以自由舞動。擰動手柄,圓規的一只腳扎牢、站穩,一只腳就可以畫出優雅的曲線。通過手柄、定腳、動腳的配合,圓規完成了美麗的任務。我們的企業也是一樣。老板是什么?是圓規的手柄,企業的原動力由此而來。如何完成企業的使命,需要定腳和動腳。定腳的作用是扎穩、站牢、把事情做深入、做扎實;而動腳的作用則是走出去,把圓畫大、畫完美。在我們的企業內部,定腳也就是把企業的產品、專業、市場做深入、做扎實的人,而動腳則是為企業開疆拓土、帶領團隊奮戰沙場、斬對手于馬下、把事業做大做強的人。”
就像圓規一樣,企業離不開扎實做事的人,也離不開帶兵打仗的人,他們對企業同樣有不可替代的價值。
非常欽佩我的一位朋友,他原在一間IT公司任職,不知何故轉行到一家頗有名氣的家裝公司,行業不同,相同的只是銷售;很快,他就把所在的營業部搞成全市前列;隨后,老板委派他去天津,很快,天津公司成為了全國的業績冠軍。當他受聘于另一家公司去山東開拓市場,盡管市情不同,業務特點不同,他仍然做得非常好,在低迷的2009年為這家公司創造了上佳的業績。如果他獨立創業,我肯定為他投資,遺憾的是,有一位比我有眼光和實力的老板,不惜重金和股份邀他加盟,于是,他再次踏上開拓市場的征途。然而,直到今天我也不認為他是家裝方面的專家,其眼光,呵呵,不敢恭維;至于動錘子動鋸,更是一竅不通。他就是他,一個對市場極端敏感、對事業熱得冒火、愛女兒但常常深夜回家、帶著一群兄弟打拼市場的人。一個極端爽快的南方人!誰又能說企業不需要這樣的人?還好,我覺得他服務過的企業的老板們都認識得到,這是對企業有價值的人。
也非常佩服我的客戶所聘請的一位意大利人。這家企業位于廣東東莞,專門生產制作皮鞋的鞋楦,出口到全國各地,在全球享有盛譽。制造鞋楦的工藝中有一個非常具有技術含量的工藝叫模切,大致的工作是:根據客戶提供的產品,仿制出相應的模具,再由復雜的數控機床進行編碼和批量生產,而這家廠所聘請的首席模具師,是一位來自意大利的七十多歲的老人。老人住在公司附近的五星級酒店,每天由總經理的專車接到廠里,在屬于他的工作室里精心雕琢著鞋模,用的是普通的銼刀、砂輪,但每一刀、每一下都全神貫注。企業的老板跟我介紹,盡管企業也有十來個模具師,但目前都還沒有他的水平,關鍵幾刀還得他來,老人家高薪受聘,每年回家帶薪度假兩個月,每天工作八小時。估計也沒有人否認,他,盡管語言與其他人不通,更談不上對行業的了解與展望,也不會帶團隊和忽悠,但,他,仍然是這家公司最有價值的人。
說了兩個極端的、但是真實的例子,我的觀點已經表達得非常明確。兩類人是對企業最有價值的人,一類是為企業確保現有業務穩定、持續、深入開展所必須的特才、專才、忠才;另一類則是為企業開疆拓土、使得事業做大做強的人。兩種不同的角色,決定了這兩類人所需要的特質不同,對其價值的評判也應當有所不同。
前一類人又分為兩種情況,一種是掌握著企業核心、重要技術、市場客戶的人,另一種則是對企業有著異乎尋常的忠誠、在人員異動的背景下可保企業穩定、可跟老板“上山打游擊”的人,當然,他們的領導能力、管理能力、戰略視野未必強,甚至很差,但惟其稀有、惟其專業、惟其忠誠,這些人的存在必不可少。對這些人的評價,不應求全責備,更不應只看現值,***同志“風物長宜放眼量”的名句值得我們深思。
后一類人則多是慷慨悲歌之士,有魄力、有眼界、有人氣、呼風喚雨、叱咤風云,企業開拓事業必須要這樣的人,但這樣的人也有脾氣、有性格、有志向,對這樣的人來說,對他們的珍惜應更多地體現為尊重、肯定、認可;要看大局,不看小節;看產生了什么樣的結果,不看做了什么,或者裝作看不見、沒看見。
我們不要期望一個人或一個群體兼任兩種角色,或兼備兩種素質,對于創新型企業來說,能延攬到、管得住、激勵好以上兩類人,已經是企業的福氣,對企業家和管理機制已經是很高的要求了。
圓規的兩只腳協同起舞,方可為創新型企業創造價值。
|